西周末尹氏小考(非常主观)

冷门人,冷门魂。我觉得这个应该是真的只有我一个人在嗑了……唉。



考据存档,写文需要有脑补,史料出处我都写了。不过实在太过冷门,我已经无所畏惧,如果有能补充的话欢迎和我讨论。



关键人物:尹吉甫、尹伯奇、尹伯封、春秋尹氏。


时代:西周、春秋。




尹氏整体在中国历史上都不算热门,人物知名度都挺emmm的(喂)


那么好的,首先,看一下尹吉甫的百科。


西周时期房陵人(今湖北房县),黄帝之后伯儵族裔,尹国的国君,字吉父,一作吉甫,兮氏,名甲,金文作兮甲、兮伯吉甫。尹吉甫本姓姞,因被封于尹(今山西隰县),所以又称尹吉甫,尹吉甫仕于西周,征战于山西平遥、河北沧州南皮等地。

吉甫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《诗经》的采风者、编纂者,也是尹姓和吉姓共同的太始祖,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太师,西周时期著名的贤相,辅助周宣王中兴周朝,因为是流传后世的《诗经》的总编篡者,所以又被尊称为中华诗祖。尹吉甫奉周宣王命与南仲出征猃狁,获大胜,反击到太原(今山西太原西南)附近后,又发兵南征,对南淮夷征取贡物,深受周王室的倚重。遗物有“兮甲盘”,曾有子伯奇、尹伯封。尹吉甫晚年以国家社稷为己任,忧国忧民,屡屡直言进谏规劝。但周幽王不但不纳谏思改,反而任用奸侫之人,做倒行逆施之事。尹吉甫气愤绝望之余,被迫辞职还乡,于78岁抑郁而逝。



可以从这段提取出关键词:伯鯈的后人、周宣王的太师、打过异族、编过诗经。


我们一个个入手。



先说明,后面的内容都假设在百科的论点是成立的前提下,去找史料往里套,还是那句话,信与不信,全看个人。(毕竟我自己也不相信竹书纪年)




伯鯈的后人,假设这个前提条件成立,则可以推断出这么几个点。


他是姞姓,而且出自南燕。 不是同样姞姓出身的虢国或者其他同姓的国家。


根据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中的一段来看,南燕的祖先坐实了伯鯈,其他国家我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坐实的。


详细指路“燕姞梦兰”和郑穆公(公子兰)生平。


PS:公子兰的一生蛮有趣味的,实属古人的浪漫了。



由上可得,尹吉甫是姞姓兮氏,且和南燕那支已经分家(南燕本家应该是姞姓燕氏)


那么这个“南燕”到底是什么呢?和战国七雄的燕什么关系?


它和战国的燕其实没有关系,先秦的资料几乎找不到,后面就更不用说,史记都没列世家。存在感远远没有战国燕高。


战国的燕在北方,大概北京河北那一块,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还有“燕赵”的说法。而且开国的是召公,并不是燕姞所认的伯鯈。


尹吉甫究竟是怎么从默默无闻的南燕脱离,跟随周宣王,并且最后自立门户的呢?


原因过程已经不可考,现在只能看到结果了。


结果就是,尹吉甫受封了“尹”的官职,还受封了食邑(领地)有了尹国。


尹吉甫受封的功劳大概可见《诗经·六月》,他当时率领的是王师,而不是后来诸侯自己国内养的队伍。



这样我们就来到第二个关键词,周宣王的太师。


其实并没有确切的资料说明尹吉甫做到了太师,现有的根据,只有一条。


诗经的《节南山》提到了“赫赫师尹”,历来毛诗、韩诗都认为师尹指的是太师尹氏,如此而已。


但是“尹”是实打实的。


在先秦资料中搜索“尹氏”,如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,可以得到一些信息。


尹氏者何?天子之大夫也。其称尹氏者何?贬。曷为贬?讥世卿,世卿,非礼也。

——《公羊传》


这段信息量巨大。


首先它说明尹氏在东周已经只是周天子的大夫,连诸侯都不算了(毕竟春秋五霸那体量……)


并且还说了,尹氏是世代在朝堂,和周天子捆绑很深,以致公羊传觉得世代在朝是一种“非礼”。


那么,这个尹氏到底是干什么的呢?能和周天子捆绑百年?


尹字根据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,是“治理”、“掌握事物的人”。


郑人囚诸尹氏,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,遂与尹氏归而立其主。

——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


翻译:隐公还是公子的时候,曾率兵同郑国人在狐壤打仗,被俘获。郑国人把他囚禁在尹氏那里。隐公贿赂尹氏,并在尹氏所祭神主钟巫之前祷告,于是就和尹氏一起回国。


这时候的郑国,在位的是郑庄公,郑国和王畿非常近,而尹国国君从周平王开始已经降为大夫(毕竟东迁的时候郑国晋国都出了大力,三公的位置肯定要让了)领地也正好在王畿之内。


嘛,这个算是拐弯抹角的推测罢了,不准确。


《诗经·常武》里有一句“王谓尹氏,命程伯休父,左右陈行。”就先不论这个“尹氏”到底是谁,光看“尹”的职能,是掌握册命的人,往小了说是秘书,往大了说那就是“秉笔”,权力非常大。


那么,抱着王室大腿的尹氏是怎么没的呢?


只能说,报应不爽。


尹吉甫是被周宣王提拔的,而周宣王的儿子就是周幽王,然后西周就没了。当时的尹氏是尹吉甫的儿子。


周幽王废了元太子,立了褒姒的儿子做太子,然后申国(元太子的外公家)就不干了,于是有了犬戎入侵西周凉凉。


最后一任尹氏,则是死在“王子朝奔楚”,和周幽王的剧情简直如出一辙。



【尹氏立王子朝。】

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


【三月己卯,京师杀召伯盈、尹氏固及原伯鲁之子。尹固之复也,有妇人遇之周郊,尤之曰:“处则劝人为祸,行则数日而反,是夫也,其过三岁乎?” 】

——《左传·昭公二十九年》


有意思的是,尹氏和王子朝逃亡楚国的时间,正好是昭公二十六年。


其过三岁乎?


不好意思,真没过。


都说了不要站错队啊————



咳咳,回到尹吉甫的百科。


尹吉甫被认为是最初把《诗经》(当然当时不叫这名)编纂起来的人,除了一个不太可靠的太师梗,还有就是,他是少数在诗经里留下名字的。


指路《六月》、《崧嵩》、《江汉》。


被谢道韫称赞过的“吉甫作诵,穆如清风。”就是尹吉甫的句子。


那么问题又来了,既然尹吉甫这么好,《节南山》的“赫赫师尹”又是在骂谁呢?


还记得百科里说他有俩儿子么。


“伯奇”的资料非常的……玄幻。但基本上可以认定他被爹坑死了,早夭。


只剩下二儿子,应该是继承了尹吉甫的官职领地,时间点也大致对的上,尹氏彻底和王室捆绑大概也是从他开始。


这个二儿子……记录非常少,而且被《节南山》和明朝冯梦龙卡死了人设了,是恶役。


看过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的人,可以看一下前两回,里面提到了二儿子的名字,也提到了他的设定。


尹球,阿谀奉承的小人。


《东周列国志》和三国演义一样,只是小说,看看就好不要过于代入。我觉得尹球(尹伯封)的人设还有抢救的余地(反正都是后人二创嘛,索性大胆一点。)


先说《诗经·节南山》,我觉得他还能抢救的原因,是节南山虽然指名道姓地骂了,但最大的罪名也不过是——


“你为什么不说话!你动起来啊!!干活啊!去劝周王啊!!”


国既卒斩,何用不监!

民言无嘉,憯莫惩嗟。

弗躬弗亲,庶民弗信。弗问弗仕,勿罔君子。


最后,作者也说“家父作诵,以究王訩。式讹尔心,以畜万邦。


想和王争一争道理,想改变你(尹氏)的心。


感觉尹伯封就是一个深感周幽王没救了,放弃治疗选择摸鱼的太师罢了。


当然,他在这个位子上就不能放弃治疗,他担负着的是一个国家啊。


我只不过觉得冯梦龙的“阿谀奉承小人”有点想当然了,带得现在一些人也觉得“尹球就是个球”,我挺不喜欢这样的。


这个尹伯封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挺惨的………不是洗白,他本来就没怎么黑。


幽王伐申,申侯逆战于戏,射王弑之。立平王于申,自申迁洛,命秦伯帅师逐犬戎于镐京,寻遣尹伯封犒秦伯之师,过故宗庙宫室,秦人皆垦为田,咸生禾黍,彷徨不忍去,故作此诗,赋也。

——申培《诗说》


认为《黍离》是尹伯封所做的不止申培一人,曹植也是这个观点,但他的论据更清奇。

曹植觉得这篇是尹伯封为了被亲爹坑死的,他的哥哥伯奇所写的。

昔尹吉甫信后妻之谗,而杀孝子伯奇,其弟伯封求而不得,作《黍离》之诗。

——曹植《贪恶鸟论》


曹植,你的隐喻意图太明显了哦。


自然,曹植这个资料并不可靠。我还是觉得申培的说法靠谱,和《毛诗》之类的说法也对得上。


不过,曹植的这篇给了一个关于伯奇的说法——他被亲爹弄死了,并且变成了伯劳鸟。


其中的缘由无非是后妈恶毒之类的老套路,历来的二创非常多,我都看麻了,有兴趣自己搜吧。


我所搜集的资料,有两个非常非常触动我。


一个是东汉的《尹宙碑》,一个是南宋王应麟《困学纪闻》中的一小段。


《录异传》曰:“周时尹氏贵盛,五叶不别,会食数千人。遭饥荒,罗鼎作粥。”《春秋》书尹氏,讥世卿,然能与周同盛衰者,亦有家法维持之也。

——《困学纪闻》


君讳宙,字周南。其先出自有殷。乃迄于周,世作师尹,赫赫之盛,因以为氏。吉甫相周宣,勋力有章,文则作颂,武襄猃狁。二子著诗,列于《风雅》。及其玄孙言多,世事景王,载在史典。

——《尹宙碑》


怎么说呢……就有种,“啊,后人还记得他们的好啊。”的感觉,这大概就是中国人特有的温情了。

我应该是没喜欢错。


最后,容我说一句。


傻孩子们,周王不值得(bushi)


不过有一说一,尹吉甫和周宣王还是相当好嗑的,有君臣互相扶持的内味。


好啦,我说完啦。如果大家在微博上看到类似的资料观点,并且早于我这篇,不要怀疑,那些……也是我😭冷门人就是这么苦,我嗑的都是些啥啊JPG

评论 ( 3 )
热度 ( 5 )

© 雾芽娉婷 | Powered by LOFTER